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了数字化浪潮的新阶段,湖北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本校特色的四大中医临床经典课程(《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为重点,开启新形态数智化课程的探索与建设。
自2023年12月以来,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智慧树团队,陆续启动了李家庚教授主持建设的《伤寒论》课程知识图谱、吕文亮教授主持建设的《温病学》课程知识图谱、李云海教授主持建设的《金匮要略》课程知识图谱、杨云松教授主持建设的《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知识图谱的建设工作,历时4个月,经过双方的通力协作,目前由以上四门课程构成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群知识图谱课程已在智慧树平台正式上线。
这四门课程基于现有的慕课视频资源,建立了紧密的知识关联网络。同时,还对课程的教材资料进行全面整理,融合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此外,针对课程内容,详细标注了重要的难点、案例和思政要素等关键要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条理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潜力。
《伤寒论》课程知识图谱是由李家庚教授带领课程团队建设,其教学体系由教学资源、知识体系、问题体系、能力体系四层体系构成,目前共梳理出77个知识点,嵌入挂载121个教学资源,形成了新形态的数智化课程。
该课程知识图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涉及到中医基本理论的深层次知识,有机结合了理法方药四个方面,以六经辨证理论为主,内容紧凑,重点突出;二是不仅理论联系实际,还结合了大量课堂教学、实验、临床见习等环节,侧重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三是融入了大量思政元素、思政案例,通过古籍医案体现了古代医家一直遵循的医者仁心、大医精诚。
《温病学》课程知识图谱是由吕文亮教授带领课程团队建设,其教学体系由学资源、知识体系、问题体系、能力体系四层体系构成。目前共梳理出79个知识点,嵌入挂载244个教学资源,形成了新形态的数智化课程。
该课程知识图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重视经典学科融合。课程强调温病学经典原著原文贯穿课程内容讲解过程,并融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三大经典课程相关原文,注重经典课程的知识融通,使学生深入理解温病学理论,熟悉各经典学科的内在知识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二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教学以线下课堂讲授为主,线上教学为辅,形成教-学-反馈-再教-再学的学习闭环。并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训练学生临床思维,提升学生临床能力;三是重视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合。将知识教学与价值引导结合起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构建温病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达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具有“救死扶伤,护佑人民健康”价值观,拥有中医自信和责任担当的合格中医人才。
《金匮要略》课程知识图谱是由李云海教授带领课程团队建设,其教学体系由教学资源、知识体系、问题体系、能力体系四个层面构成。目前共梳理出167个知识点,嵌入挂载472个教学资源,形成了新形态的数智化课程。
该课程知识图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仲景辨治方法及学术思想,该课程的学习不同于中医内科学相对独立地讲解六十余种疾病的辨证治疗原则,该门课程侧重透过原著精神,通过在图谱中设置重点、思政点强调仲景学术思想,让学生体会仲景辨病辨证及用药的方法;二是在素质教育培养方面,在图谱中设置了45个思政元素,学生通过思政元素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培养中医文化自信;三是理法方药俱全,在知识图谱中设置了大量案例分析相关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知识图谱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增强临床辨证能力。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知识图谱是由杨云松教授带领教学团队建设,其教学体系由教学资源、知识体系、问题体系、能力体系四层构成,目前共梳理出83个知识点,嵌入挂载222个教学资源,形成了新形态的数智化课程。
该课程知识图谱模块划分明确,在线索清楚的历史脉络中学生将逐一学习历代医家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整个教学过程逻辑性强,让学生易于把握所学知识。此外,该课程知识图谱在课程内容讲授中巧妙地结合了大量的古代医案,旨在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该课程知识图谱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在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彰显卓越的医德医风,为社会培养具有责任、使命和担当的优秀医学人才。
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的结合对于创建未来教育新格局、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中医药大学借助智慧树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赋能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群的数智化课程建设。这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期待更多优质的新形态数智化课程的推出。